重庆时时彩单双窍门 www.4mum.com.cn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PDF附带说明图片)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CN201410088523.6
2014.03.12
CN103960008A
2014.08.06
驳回
无权
||||||
2017.05.31|||2014.09.03|||2014.08.06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一种蕹菜设施栽培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旨在治理设施土壤盐渍化的蕹菜栽培方法。该方法是在常规种植旱生作物、且因超量施用化肥而出现盐渍化问题的温室、大棚等设施内,四周筑埂、埂内侧衬塑料薄膜以阻止水分侧漏,内部以1.2-1.5m宽度筑畦、畦沟深20-30cm,畦面上进行高密度直播或育苗移栽蕹菜(子蕹类型、直立生长的窄叶品种)。灌水根据植株生长高度、以不淹没需要生长的植株为度,也可以畦沟持水、畦面充分湿润,若畦面表土开始发白,则再次灌水。灌溉水利用地表水或硬度较低的井水。前期采收时留茬5-8cm割收,并及时清除可能出现的横向生长的匍匐茎以免扰乱群体;后期群体趋于郁闭时,通过留茬高度和淹水深度控制群体密度。
权利要求书1. 一种蕹菜设施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子蕹类型直立生长的窄叶品种,棚内四周筑埂、埂内侧可以衬塑料薄膜以阻止水分侧漏,内部以1.2-1.5m宽度筑畦、畦沟深20-30cm,畦面上进行高密度直播或育苗移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灌水根据植株生长高度、以不淹没需要生长的植株为度;也可以畦沟持水、畦面充分湿润;若畦面表土开始发白,则再次灌水,灌溉水应利用地表水或硬度较低的井水;低温季节宜浅水至表土充分湿润,高温季节可适当加深水位。3. 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前期采收时留茬5-8cm割收,并及时割掉可能出现的横向生长的匍匐茎以免扰乱群体;后期群体趋于郁闭时,对不需要继续生长的植株或株丛进行齐地面割收、需要继续生长的植株或株丛留茬5-8cm割收。
说明书一种蕹菜设施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蕹菜设施栽培方法。属于农业(蔬菜)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淹水和土壤充分湿润条件下种植水生蔬菜均可以较好地缓解乃至治理设施土壤盐渍化(江解增等,一种延缓或治理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的方法,申请号201310324236.6,发文序号2013073000919900)。 孙倩倩和沈益新[2010,施氮和刈割频度对蕹菜再生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草原与草坪,30(1):14-19]认为:再生草产量与叶片数、分枝数、株高相关。刈割后分株数与留茬高度相关,多次刈割后分株数大量增加、群体郁闭。该技术没有提出后期控制群体密度的措施。 杜健鹰[1987,水蕹菜水面浮植技术,水利渔业,(4):26-28]提出:采收时留茬长度对密度有较大影响,以“前轻后重”为原则,即第一次轻采,留茬2-3个节,茎长约5厘米,以后则要重采,均留茬1-2个节,以控制其密度。该技术难以保证在地面栽培淹水后的侧芽萌发。 徐金星等[徐金星,欧阳冬梅,刘凰,刘春华,邹东旺,杨良波,唐记平,郑兴 汶,谢克强.2012. 子莲田套种水生蕹菜的初步研究.长江蔬菜,(16):70-71]提出:当秧苗高50cm左右时,第1次采摘,第1次采摘茎部露出水面地方留2个茎节。第2次采摘将茎部留下的第2节采下,第3次采摘将茎基部 留下的第1节采下,以达到茎基部重新萌芽。这样,以后采摘的茎蔓可保持粗壮。该技术选用的是专门的水生蕹菜品种,属于匍匐生长的藤蕹类型,采收时须逐株采摘、效率太低。 钱亚明等[钱亚明,赵密珍,吴伟民,王壮伟,王静,于红梅,蔡伟建,章镇.2012, 设施草莓-蕹菜水旱轮作模式下蕹菜栽培研究初报. 江苏农业科学,40(12):157-158]提出:将育苗后的蕹菜苗移栽到整理好的草莓地块,等穴距15~20cm、每穴2~3株,然后灌水并保持3-5cm水层,待蕹菜植株长到30-35cm时,可进行刈割采收。刈割前进行排水,刈割后待下一次苗高10cm左右时再上水并保持3-5cm水层。人工及时拔除杂草,并监测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设施草莓生产计划定植前20天左右(最后一次刈割结束)上浅水并覆旧塑料膜,使蕹菜根系迅速腐烂。该技术刈割后待下一次苗高10cm左右时再上水可能出现较长时间的表土干燥、导致下渗盐分的上升而降低治理效果。 另外,在实践中发现由于水分充足、茎杆脆嫩,阔叶品种植株长高后容易倒伏而匍匐生长、扰乱群体,不便管理和采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旨在治理设施土壤盐渍化的蕹菜栽培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蕹菜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子蕹类型直立生长窄叶品种,以保证植株不易倒伏; (2)棚内四周筑埂、埂内侧可衬塑料薄膜以阻止水分侧漏,内部以1.2-1.5m宽度筑畦,以保证畦沟水分能较快地渗透到全部畦面; (3)畦面上进行高密度直播或育苗移栽,一是使群体尽可能多吸收土壤中多余的硝酸盐,二是若在早春开始种植可在前期有较高产量及效益; (4)灌水根据植株生长高度、以不淹没需要生长的植株为准,也可以畦沟持水、畦面充分湿润;若畦面表土开始发白,则再次灌水。灌溉水应利用地表水或硬度较低的井水,尤其硬度较高的地下水含有较多钙、镁离子,会进一步加重土壤盐渍化。大棚早春生长前期保持表土充分湿润或灌浅水,以利白天蓄积热量,提高土温,促进生长;夏秋高温季节则适当加深水位以起到调节温度效果; (5)前期采收时留茬5-8cm割收,并及时清除可能出现的横向生长的匍匐茎以免扰乱群体; (6)后期群体区域郁闭时,通过留茬高度和淹水深度控制群体密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直立生长的窄叶品种,克服了水分充足、茎杆脆嫩,阔叶品种植株长高后容易倒伏而匍匐生长、扰乱群体,不便管理和采收的缺陷;通过棚内四周筑埂、埂内筑畦,畦面上进行高密度直播或育苗移栽,使群体尽可能多吸收土壤中多余的硝酸盐,有效治理设施土壤盐渍化,通过温度调节、水分管理、留茬高度和淹水深度控制群体密度,提高治理设施土壤盐渍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较高的种植密度。 图2为大棚灌水条件下幼苗生长。 图3为棚内正常生长群体。 图4为适宜留茬高度。 图5为齐地面刈割在灌水后植株被淹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2013年2-10月在江苏省如皋市城北街道花园桥农业园区、长江镇禾盛现代农业园区等蔬菜基地实施。 (1)品种选用。选用直立生长的子蕹品种“泰国柳叶空心菜”。 (2)整地播种。棚内四周筑小高埂以保证蓄水,畦间采用开墒机开沟。6米棚做3畦,畦宽1.5米,沟宽30厘米左右、深20-25厘米。每畦开浅沟播种4行后覆土2厘米左右,每亩播种量6-7公斤。 (3)水份管理。播后灌浅水2-3厘米,以后每隔7天左右、待畦沟内积水全部下渗、畦面表土刚出现发白时再次灌水,灌水深度随苗高增加到3-5厘米;夏秋高温季节适当增加灌水次数。 (4)温度调控。蕹菜生长适温为25~30℃,并能耐35~40℃高温。大棚早期主要是以闭棚增温为主,夏秋高温季节主要是通过灌溉调控田间温度。 (5)采收。采取一次播种多次采收方式。当群体达到35厘米左右高度时,用镰刀进行割收;以后随温度升高,每隔10-15天即可采收一批。前期采收时留茬5-8cm割收,并及时割掉可能出现的横向生长的匍匐茎以免扰乱群体;后期群体趋于郁闭时,对不需要继续生长的植株或株丛进行齐地面割收、需要继续生长的植株或株丛留茬5-8cm割收。采摘时,用手掐或刀割。一般每次采收亩产可达750千克左右。
编号: cj20190418121900721610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PDF
大?。?595.76KB
上传时间: 2019-04-18
[email protected] 2017-2018 www.4mum.com.cn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7046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