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时时彩单双窍门 www.4mum.com.cn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PDF附带说明图片)
30 金币 0人已下载
CN201410055542.9
2014.02.19
CN103971514A
2014.08.06
授权
有权
||||||
2016.01.27|||2014.09.03|||2014.08.06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001、获取GIS地理信息、路网信息和实时交通数据;S002、设定变量i的初始值为1;S003、计算急救车从病人位置到第i个急救中心的最短运行时间;S004、计算病人被送到第i个急救中心以后的平均等待时间;S005、i增大1,重复步骤S003和步骤S004,直至遍历所有急救中心;S006、选择最短运行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之和最小的急救中心为最佳急救中心,急救车按照最短运行时间对应的路径将病人运送至最佳急救中心。本方案解决了传统急救车路径选择算法对医疗救治的无用性,实现急救室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本发明适用于有较多伤员和急救中心需要进行协调调度的情况。
权利要求书1. 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01、获取GIS地理信息、路网信息和实时交通数据;S002、设定变量i的初始值为1;S003、计算急救车从病人位置到第i个急救中心的最短运行时间Ttravel_to_i;S004、计算病人被送到第i个急救中心以后的平均等待时间Wqi;S005、i增大1,重复步骤S003和步骤S004,直至遍历所有急救中心;S006、选择最短运行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之和最小的急救中心为最佳急救中心,急救车按照最短运行时间对应的路径将病人运送至最佳急救中心。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004中,平均等待时间由以下公式确定:Wqi=Lqi/λ;Lqi为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的平均排队长,λ为单位时间内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的病人数。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的平均排队长由以下公式确定:Lqi=Pi·ρs/(1-ρs)ρs=ρi/Si=λ/Si·μiPi为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需要等待的概率,S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服务组数量,ρ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急救负荷,μi为第i个急救中心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需要等待的概率Pi由以下公式确定:Pi=ρsSi!(1-ρs)[Σn=0Si-1ρnn!+ρsSi!(1-ρs)]-1]]>n为病人数量。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服务组数量S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接诊医生数量和床位数量两个值中的较小值;第i个急救中心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μi由以下公式确定:μi=nμ,n=1,2,...SiSiμ,n>Si]]>μ是每个接诊医生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最短运行时间Ttravel_to_i由以下公式确定Ttravel_to_i=Σk=1Ntk[1+α(vkck)β]]]>vk为第k段路径的通行容量,ck为第k段路径的通行能力,tk为第k段路径畅通时车辆通过需要的时间,N为从病人位置到第i个急救中心所需要经过的路径段数,α和β为经验参数。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α为4.0,β为0.15。
说明书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救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发生较大规模事故、伤员较多时对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医疗服务特别是急救医疗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挑战。而在急救医疗服务中,急救车是急救医疗服务重要载体,承担运输医疗人员到达现场以及将病人运输到适宜急救中心的功能。城市中特别是大城市中复杂的交通情况以及日益增多的急诊室拥挤状况都对急救车路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现有的技术方法均是关心如何让急救车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点路径最短或最通畅的算法研究,这仅从物理上解决了如何让一个车辆从A点快速运动到B点的问题,没有解决急救车作为运送病人所需要实现的从“门到针管”的问题。急救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院前医疗服务的终端,同时也包含调整一定范围内医疗资源负载的能力,如果急救车的首选目的地并不能有效的收治病人,那么即使病人就必须被转送到其他急救中心,这样即使使用现有急救车路径选取算法依然会造成病人治疗时机的延误,降低了急救医疗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3年10月02日公开了申请公布号为CN103337162A的专利文献,名称是城市应急救援通道实时规划及动态调度系统,当发生突发事件后,此系统能够根据事件类型和等级,动态调度应急救援单位,同时系统的应急通道动态规划??榧笆惫婊龌谑凳甭房鲂畔⒌挠蓖ǖ?,确保应急救援单位最短时间到达事发点。监控室上位机以短信方式与警示灯牌进行数据通讯,达到动态建立应急专用通道的目的。但是此方案仍然只考虑了 单个点到单个点之间的协调控制,当出现伤员较多、需要分别送往不同的急救中心时,就无法进行合适的调配安排。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适用于对较多伤员和多个急救中心进行协调、分配最佳运送路径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急救能力预测、同时考虑急救中心情况和道路情况、可以将较多伤员合理分配到不同急救中心的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1、获取GIS地理信息、路网信息和实时交通数据; S002、设定变量i的初始值为1; S003、计算急救车从病人位置到第i个急救中心的最短运行时间Ttravel_to_i; S004、计算病人被送到第i个急救中心以后的平均等待时间Wqi; S005、i增大1,重复步骤S003和步骤S004,直至遍历所有急救中心; S006、选择最短运行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之和最小的急救中心为最佳急救中心,急救车按照最短运行时间对应的路径将病人运送至最佳急救中心。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S004中,平均等待时间由以下公式确定:Wqi=Lqi/λ;Lqi为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的平均排队长,λ为单位时间内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的病人数。 作为优选,所述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的平均排队长由以下公式确定: Lqi=Pi·ρs/(1-ρs) ρs=ρi/Si=λ/Si·μi Pi为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需要等待的概率,S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服务组数量,ρ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急救负荷,μi为第i个急救中心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ρs为中间量,可以理解为急救中心中单个服务组的负荷。 作为优选,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需要等待的概率Pi由以下公式确定: Pi=ρsSi!(1-ρs)[Σn=0Si-1ρnn!+ρsSi!(1-ρs)]-1]]> n为病人数量。 作为优选,服务组数量S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接诊医生数量和床位数量两个值中的较小值;第i个急救中心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μi由以下公式确定: μi=nμ,n=1,2,...SiSiμ,n>Si]]> μ是每个接诊医生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 作为优选,最短运行时间Ttravel_to_i由以下公式确定 Ttravel_to_i=Σk=1Ntk[1+α(vkck)β]]]> vk为第k段路径的通行容量,ck为第k段路径的通行能力,tk为第k段路径畅通时车辆通过需要的时间,N为从病人位置到第i个急救中心所需要经过的路径段数,α和β为经验参数。通行容量和通行能力都由步骤S001从交通部门获取。畅通时需要的通行时间根据平均车速和这段路径的长度计算得到。N由系统中的地图获取。 作为优选,α为4.0,β为0.15。 本方法可以直接运用在现有的急救车指挥及管理系统上,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主服务器和各急救中心的服务器构建新的系统来运行。系统通过从区域内各急救中心进行数据提取,获取急救中心收治病人的真实数据,并依据历史急救数据分析急救中心单位时间内到达的病人数λ和每个接诊医生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μ作为急救中心应急能力的评估指标。并定期的重复上述过程并更新各评估指标,保证对急救中心应急能力的实时掌握。各急救中心的床位数量一般为固定值,在系统中登记并定期进行更新即可。各急救中心的接诊医生 数量由值班表和考勤设备来确定,突发情况下有应急人员的参与也实时更新到系统中。 当发生急救事件时,急救车前往急救地点,在急救地点将病人后送之前利用本发明所述算法计算不同急救中心的病人预期救治时间,以及达到不同急救中心的最短路径,然后直接给出病人预期救治时间最短的急救车后送路径供急救车驾驶人员选择。 本发明带来的实质性效果是,利用医疗急救历史急救数据对其急救能力进行预测,采用病人候诊时间作为预测目标,并将病人候诊时间与急救车预期的后送时间相结合,作为病人预期的救治时间,并根据救治时间的多少选取急救车的路径,从而在本质上解决传统急救车路径选择算法对医疗救治的无用性;并且利用排队理论可以对路径选择算法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急救室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方法,运行在急救车指挥调配系统中,如图1所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1、获取GIS地理信息、路网信息和实时交通数据; S002、设定变量i的初始值为1; S003、计算急救车从病人位置到第i个急救中心的最短运行时间Ttravel_to_i; S004、计算病人被送到第i个急救中心以后的平均等待时间Wqi; S005、i增大1,重复步骤S003和步骤S004,直至遍历所有急救中心; S006、选择最短运行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之和最小的急救中心为最佳急救中心,急救车按照最短运行时间对应的路径将病人运送至最佳急救中心。 步骤S004中,平均等待时间由以下公式确定:Wqi=Lqi/λ;Lqi为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的平均排队长,λ为单位时间内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的病人数。 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的平均排队长由以下公式确定: Lqi=Pi·ρs/(1-ρs) ρs=ρi/Si=λ/Si·μi Pi为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需要等待的概率,S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服务组数量,ρ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急救负荷,μi为第i个急救中心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ρs为中间量,可以理解为急救中心中单个服务组的负荷。 病人到达第i个急救中心时需要等待的概率Pi由以下公式确定: Pi=ρsSi!(1-ρs)[Σn=0Si-1ρnn!+ρsSi!(1-ρs)]-1]]> n为病人数量。 服务组数量Si为第i个急救中心的接诊医生数量和床位数量两个值中的较小值;第i个急救中心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μi由以下公式确定: μi=nμ,n=1,2,...SiSiμ,n>Si]]> μ是每个接诊医生单位时间内处理的病人数。 最短运行时间Ttravel_to_i由以下公式确定 Ttravel_to_i=Σk=1Ntk[1+α(vkck)β]]]> vk为第k段路径的通行容量,ck为第k段路径的通行能力,tk为第k段路径畅通时车辆通过需要的时间,N为从病人位置到第i个急救中心所需要经过的路径段数,α和β为经验参数,一般取α为4.0,β为0.15。 本发明提出将急救病人预期救治时间作为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的依据,更贴近真实的病人急救需要,有效减少由于急救中心急救资源不足而造成的急救 车改道,从而缩短急救病人真正获取到急救医疗服务的时间,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本发明将急救数据分析、GIS地理信息、最优路径选择等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利用历史急救数据预测不同急救中心的急救能力,并将急救能力与病人获取急救医疗服务相关联,实现更优化的急救车后送路径选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运行时间、等待时间、急救负荷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编号: cj20190418120922968552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PDF
大?。?539.48KB
上传时间: 2019-04-18
[email protected] 2017-2018 www.4mum.com.cn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17046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