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VTM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融终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VTM机。
背景技术
自VTM(Virtual Teller Machine虚拟柜员机)和STM(Smart Teller Machine智慧
柜员机)等智能金融终端面世后,由于可以大量节省操作人力和提升客户体现,越来越趋于
取代传统的ATM。智能终端可以提供开户、销户、转账、对公等传统ATM所不能实现的功能,但
是这些功能都必须对用户做严苛的身份核实,并不像ATM使用卡片就能视为权限确认手段。
智能金融终端对用户身份确认和授权确认使用指纹、虹膜、虹膜、声纹等多种生物识别方
法。其中虹膜识别是属于高权限的授权识别,因此对虹膜识别的技术要求非常高,而现有技
术中对伪眼的识别能力很差。由于虹膜识别权限高,而对伪眼识别能力弱,因此,为了提高
伪眼识别能力都必须采用高精度高成本的摄像头和极度精密的算法。成套设备的体积巨大
且成本昂贵,不能大量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VTM机。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VTM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虹膜识别装置,用于识别虹膜特征,并将特征值反馈到数据库;
数据库,用于存储特征值,并将输入的特征值与存储的特征值做比对;
主控制器,用于控制虹膜识别装置对虹膜定位于识别;接收数据库的比对结果;根据比
对结果对上位机发送身份认证结果;
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包括:
伪眼检测单元,对定向光源输出随机亮度信号;获取虹膜尺寸变化;当虹膜尺寸变化与
定向光源亮度变化对应时,判断为真眼,否则为伪眼;
定向光源,用于对眼球发出可调亮度的定向光线;
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在伪眼检测单元判断为真眼后获取眼球图像;
虹膜定位单元,用于对眼球图像中的虹膜进行边界定位,提取出虹膜图像;
特征提取单元,用于提取虹膜图像中的虹膜特征。
所述的定向光源可由伪眼检测单元调整光源方向。
所述的伪眼检测单元根据定向光源的方向变化,检测虹膜移动方向是否一致,移
动方向一致时判断为真眼,否则为伪眼。
所述的定向光源采用波长492~577纳米或波长610到750纳米。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VTM机,其优点在于,利用人眼对光线的生理变
化,通过调整定向光源的光线亮度来获取虹膜尺寸的变化。由于伪眼并不能随时调整尺寸,
因此不会受到光线强弱的影响。通过简单的光源设置就可以达到伪眼识别的功能,成本只
需现有设备的10%。没有精密的摄像头,装置的设备体积可以大大减少,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VTM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VTM机,包括了虹膜识别装置,
用于识别虹膜特征,并将特征值反馈到数据库;数据库,用于存储特征值,并将输入的特征
值与存储的特征值做比对;主控制器,用于控制虹膜识别装置对虹膜定位于识别;接收数据
库的比对结果;根据比对结果对上位机发送身份认证结果.所述的虹膜识别装置,包括:伪
眼检测单元,对定向光源输出随机亮度信号;获取虹膜尺寸变化;当虹膜尺寸变化与定向光
源亮度变化对应时,判断为真眼,否则为伪眼;定向光源,用于对眼球发出可调亮度的定向
光线;图像获取单元,用于在伪眼检测单元判断为真眼后获取眼球图像;虹膜定位单元,用
于对眼球图像中的虹膜进行边界定位,提取出虹膜图像;特征提取单元,用于提取虹膜图像
中的虹膜特征。
由于人眼相对伪眼具有瞳孔自动调节功能以适应不同光强环境,在眼球调节瞳孔
大小的时候虹膜自然发生尺寸变化,表现为瞳孔放大时,虹膜内外径会增大。反之瞳孔缩小
的时候虹膜内外径也会减少。虽然变化量不大,但是足以能由摄像头捕捉其变化情况。由于
伪眼并不具备该变化调整的能力,因此简单的光源设置和尺寸检测就可以有效分别眼球真
伪,设备成本非常低廉。
应用时表现为眼球进入视像范围后,摄像头自动捕捉眼球,并打开定向光源,将光
线对准瞳孔方向。伪眼检测单元对定向光源输出随机的亮度变化函数,亮度变化函数控制
定向光源的亮度增大和减少。同时检测眼球中的虹膜变化情况,如果虹膜的扩张缩小情况
与亮度变化函数中的亮度增减情况相一致,则判断该眼球为真眼,否则为伪眼。在确定为真
眼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虹膜特征提取与比对,既简单又准确。
伪眼检测单元还可以控制定向光源的光源方向,进一步增加伪眼的识别能力。人
眼在光线移动的时候必定会不自觉的往光线移动,因此在检测通孔缩放之外,还可以检测
眼球中虹膜移动的方向是否与光源变化方向相一致,如果一致就判断为真眼,否则为伪眼。
为了更好地使眼球对光源产生生理反应,定向光源的波长采用人眼最敏感的两种
波长,分别为波长492~577纳米或波长610到750纳米。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
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し?br />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