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模组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模组,特别是有关于具有可挠性的触控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化,触控显示模组的需求也随
之上升。常见的触控显示模组可分为内嵌式(In-cell)与外挂式(on-cell)两种。外挂式触
控显示模组是指直接将触控面板外挂在显示面板上,其基本架构中需采用可提供?;すδ?br />的?;すδ懿?,以?;そ衔嗳醯拇タ啬W榛蛳允久姘?。然而,使用?;げAё魑;げ愕?br />触控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厚,让触控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无法减薄,同时,也代表触控显示模
组具有一定重量,而不利于使用者携带或使用。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架构,显然仍存在不
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
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方式被发展完成。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属
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技术态样是有关于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含偏光层与触控感测层设置
在具有硬涂布层?;さ牡谝桓叻肿硬?、第二高分子层之间。进一步地,藉由采用具可挠性的
透明材料,如使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
成的第一高分子层、第二高分子层,或使用聚乙烯醇制成的偏光层等,让触控显示模组具有
可挠性。此外,由于前述材料可以较薄的厚度组装成触控显示模组,可大幅地降低触控显示
模组整体的厚度,以达致触控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让触控显示模组更便于携带与使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含第一高分子层、硬涂布层(hard coating)、第
二高分子层、偏光层以及触控感测层。第一高分子层具有第一侧以及相对第一侧的第二侧。
硬涂布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一侧上。第二高分子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的第二侧。
偏光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以及第二高分子层之间。触控感测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以及
第二高分子层之间。其中,第一高分子层的材料以及第二高分子层的材料可选自聚酰亚胺
(Polyimid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中任一者或由前
述材料所组成的群组。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硬涂布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μm。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硬涂布层的硬度小于4H。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触控感测层的材料选自由金属氧化物、金
属以及纳米碳管所组成的群组。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触控感测层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靠近偏光
层的表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触控感测层设置在第二高分子层靠近偏光
层的表面。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触控感测层更包含遮光层,设置在触控感
测层靠近第一高分子层的表面。遮光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μm。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偏光层的材料可为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偏光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μm。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第一高分子层的厚度与第二高分子层的厚
度分别小于或等于50μm。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之说
明如下: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的侧视剖面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的侧视剖面图。
除非有其他表示,在不同图式中相同之号码与符号通常被当作相对应的部件。该
些图示之绘示为清楚表达该些实施方式之相关关联而非绘示该实际尺寸。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A、100B:触控显示模组
110:第一高分子层
112:第一侧
114:第二侧
120:硬涂布层
130:第二高分子层
140:偏光层
150A、150B:触控感测层
160:遮光层
170:液晶显示模组
172:彩色滤光片矩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
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
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
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示出。
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上』时,它可泛指该元件直接在其他元件上,也可以是有
其他元件存在于两者之中。相反地,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它是不能有其他
元件存在于两者之中间。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100A的侧视剖面图;图2所示为本发
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显示模组100B的侧视剖面图。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模组100A包含第
一高分子层110、硬涂布层120、第二高分子层130、偏光层140、触控感测层150A以及液晶显
示模组170。第一高分子层110具有第一侧112以及相对第一侧112的第二侧114。硬涂布层
120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110的第一侧112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硬涂布层120直接设置在第
一高分子层110上。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可藉由涂布、溅镀、贴合等方式,形成硬涂布层120。
第二高分子层130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110的第二侧114。偏光层140与触控感测层150A分别
设置在第一高分子层110以及第二高分子层13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层150A设
置在第一高分子层110靠近偏光层140的表面。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高分子层110的材料
与第二高分子层130的材料可包含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萘二甲酸
乙二醇酯、其他合适的透明可挠性材料或前述材料的组合等。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高分
子层110的材料与第二高分子层130的材料可相同或不同。在多个实施方式中,液晶显示模
组170可为由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AMOLED)所组成的液晶显示模组。
由于触控显示模组100A中的第一高分子层110与第二高分子层130,甚至,硬涂布
层120、偏光层140、触控感测层150A以及液晶显示模组170等,皆采用具有可挠性的材料,让
触控显示模组100A可进一步地具有可挠性。同时,在第一高分子层110上所形成的硬涂布层
120,可强化触控显示模组100A并?;て渌淖榧换崾艿酵饨绲囊煳锼鸹?,且避免繁复的
贴合制程,使得制作触控显示模组100A的良率可进一步地提高。
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硬涂布层12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μm。在多个实施
方式中,第一高分子层11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m。第二高分子层13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μ
m。其中,第一高分子层110的厚度与第二高分子层130的厚度可相同或不同。在多个实施方
式中,偏光层140的厚度小于或等于20μm。甚至,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显示模
组100A所包含的第一高分子层110、第二高分子层130,硬涂布层120、偏光层140、触控感测
层150A整体的厚度被限制在小于或等于175μm的范围内。如此一来,可达致轻薄化触控显示
模组100A的效果,让触控显示模组100A更便于携带与使用。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硬涂布层120的硬度可小于或等于4H。举例来说,硬涂布层120
的硬度也可为3H、2H、1H等。应了解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依照实际需求选择硬涂布层
120的硬度,只要硬涂布层120仍可挠曲,且挠曲时不会因为硬度过硬而脆裂即可。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偏光层140的材料可为具有可挠性的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或其他合适的透明偏光材料。
继续参照图1,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层100A更包含遮光层160,设置在触控感
测层150A靠近第一高分子层110的表面。遮光层160用以遮蔽触控感测层100A上的走线或其
他不透明组件。其中,液晶显示模组170的彩色滤光片矩阵172的至少部分可暴露在遮光层
160所遮蔽的范围以外,以让液晶显示模组170可自硬涂布层120离开触控显示模组100A。在
多个实施方式中,遮光层160的厚度可小于或等于20μm,以降低触控显示模组100A整体的厚
度。
在多个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层150A的材料可为金属层;透明金属氧化物材料,例
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铝铟(AIO)、氧化铟(InO)与氧化镓
(Gallium Oxide,GaO)中至少一者;其它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纳米碳管、纳米银颗粒、厚度小
于60纳米(nm)的金属或合金、金属或合金网格、有机透明导电材料或其他合适的材料,甚
或,由前述材料组合而成。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触控感测层150B也可设置在第二高
分子层130靠近偏光层140的表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包含偏光层与触控感测层设置在具有硬
涂布层?;さ牡谝桓叻肿硬?、第二高分子层之间。进一步地,藉由采用具可挠性的透明材
料,如使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以及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制成的第
一高分子层、第二高分子层,或使用聚乙烯醇制成的偏光层等,让触控显示模组具有可挠
性。此外,由于前述材料可以较薄的厚度组装成触控显示模组,可大幅地降低触控显示模组
整体的厚度,以达致触控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让触控显示模组更便于携带与使用。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变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br />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为准。
内容来自专利网重庆时时彩单双窍门 www.4mum.com.cn转载请标明出处